收藏我们
Industry Information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现代物流报》20130521期装备与技术专刊特别策划了“立体化热的冷思考”专题,特邀业内知名企业,就自动化立体库在物流领域应用现状与问题,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以推动其健康发展。我公司总裁尹军琪应邀撰写《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从医药行业的角度对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下是文章的具体内容:
作为现代物流装备的重大发明,自动化立体库在医药物流领域的应用是最早的几个应用领域之一。1992年,当时的广州羊城制药厂率先采用自动化立体库用于其成品储存,拉开了中国医药生产领域应用自动化立体库技术的序幕。2002 年,北京双鹤医药公司建成全自动化立体库物流配送中心,是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首次使用自动化立体库技术。
我国医药生产和流通在过去10 年取得巨大进步。2012年我国医药生产和流通均超过1万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医药生产领域立体库超过过150 套,医药流通领域立体库超过100套。以下简单分析。
生产领域立体库的应用包括原料库和成品库,目前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采用自动化立体库技术。如东北药业,华北药业,扬子江药业,同仁堂制药,云南白药,敖东制药,三九制药,石药集团,双鹤药业等。
医药流通领域立体库的应用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以国药集团为例,在过去10年间,累计完成15个立体库建设,是医药企业建设自动化立体库最多的企业 。此外 ,上药集 团,北 药集团 (华润)、九州通药业等众多企业均建成多套自动化立体库系统。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立体库建设呈现出雨后春笋般态势。仅2012年,医药领域立体库建设超过20套。
首先,由于自动化立体库多方面的优越性,特别适合于医药行业药品及原材料的储存。因此,在过去10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倾向于采用自动化立体库解决药品的库存问题。
其次是GMP和GSP的认证,对药品的储存环境,尤其是对自动化立体库应用提出专门要求。客观上推动了自动化立体库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自动化立体库的必要性和适应性主要还应从安全性、成本、效率等几个方面考虑。
安全性方面,自动化立体库采用托盘单元式存储方式,作业采用自动化作业方式,充分满足药品储存过程中对于温度监控,批号管理,效期管理,先入先出的要求。采用自动化作业模式,不仅对托盘码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还大大减少人工堆垛作业带来的风险。药品储存的安全性得以保障。
建设成本方面,立体库储存能力大致是平置储存的6-10 倍(满足同样条件,不考虑作业区和柱网影响),是叉车库的2 -3倍。以此进行计算,立体库的当量投入成本远低于多层楼库和叉车库。越是大型的仓库,立体库的优势越明显。
运营成本方面,自动化立体库也有明显的优势。以标准5 巷道立体库作为测算基础,立体库设备的运营成本仅为多层楼库的80%左右。同样,规模越大的系统,立体库的优势越大。
应该说明的是,成本问题与土地、人工工资、管理水平有比较大的关系。此外,中国与国外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在国外广泛采用的VNA 技术,在中国的优势并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国外的VNA窄巷道叉车价格远低于国内进口价(约为70% 左右),而国内 的堆垛 机价格 仅为欧洲进口的25-30%,所以采用自动化立体库在中国更加具有成本优势。
采用自动化立体库作业可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这一点已经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从未来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的基本趋势看,尽可能多的采用自动化作业替代人工作业将是提高效率和降成本的有效手段。国外如此,中国也如此。
以国药上海公司为例,2004 年开始建设新物流系统,采用5 个巷道的自动化立体库,存储能力提升6倍以上,多年使用的效果表明,货物的损耗率从以前的约3/1000 降低到万分之一以下,配送能力从原来的约50 亿提升到2012 年的150 亿以上,人均效率提高60%,配送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物流技术应用处于 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自动化立体库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发展过程中产品的成熟度问题,设备稳定性问题,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由此导致对自动化立体库的认知产生了偏差,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动化立体库的推广应用。
自动化立体库的应用,从根本上讲,应符合企业的需求。在医药行业,早期的自动化立体库主要用于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有些则是形象工程。这些也影响了自动化立体库的客观形象。
总结来说,有两个观点对早期自动化立体库的推广应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认为立体库很昂贵。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立体库是比普通楼仓贵很多的仓储设施。这在20年前立体库刚刚在医药物流中心使用时,基本是社会普遍认知。考虑到当时的地价、劳动力成本和建筑成本,以及社会对于药品存储环境的要求普遍不高,同行竞争的需求不迫切,横向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因素,自动化立体库确实是相对比较昂贵的装备。但随着上述条件和环境的巨变,立体库相对于楼库其成本对比已经逆转,更遑论立体库在安全性、效率、管理便利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然而部分人们的认知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
二是认为立体库不安全。
持这一观点的人们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其一是自动化立体库在其应用过程中,的确有部分供应商的产品在可靠性、安全性、基本性能、维护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实际使用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负面影响。现在情况虽然有很大改善,但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事实上,尽管自动化立体库的技术已经成熟,但作为产品来说,其质量和性能还是有高低之分。
所以用户在选择时仍然需要进行认真比 较,避免造成损失;其二是自动化立体库的应用远不如楼库普遍,负面的信息很容易传输,以致于道听途说,以偏概全,以讹传讹,导致人们对立体库心存疑虑。
要彻底消除以上认知的偏差,并非朝夕之功。现场参观调研,科学总结是一种有效手段。毕竟目前我国已经拥有1000多套正在运行的立体库系统,其中绝大部分运行正常,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作为自动化物流装备的提供者和行业管理者,一方面要自强自律,努力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严格产品质量标准,聚集行业正能量。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自动化立体库的应用并非万能。其适应性应建立在较大库存和较高作业效率的基础之上。如果企业的经营规模还很小,匆促采用自动化立体库是应慎重的。以医药流通行业为例,如果年配送能力小于10亿元,一般不建议采用自动化立体库系统。新版GSP系统要求自动化立体库不少于5 个巷道,货位数不少于2000 托盘,其背后的意愿一方面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自动化立体库的应用已经处于全面开花阶段。有多方面的原因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
首先是随着企业集约化发展,对自动化物流的自身需求已经日益迫切。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基本架构已经初具雏形,以国药、上药、华润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已经基本趋向于达到或基本达到年销售1000亿的目标,而以九州通等为代表的中型企业,已经完成或正在冲击100 亿的目标。这种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对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生巨大需求。
其次是政策导向。2013 年6 月1 日,新版GSP将正式执行,这将在政策层面推动自动化立体库在医药物流中的更为广泛的应用。
技术发展方面,更高水平和更多形式的自动化立体库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除普通的托盘式立体库外,以箱为储存单元的mini-Load 立体库在拣选系统中将发运行正常,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基于“货到人”拣选的立体库系统其形式将更加多样化,如多层小车立体库,旋转货架型立体库等将是今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