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我们
Industry Information
仲春时节,参加物流搜索举办的LT物流技术G20峰会,有关“物流的未来是软的”这个话题被多次提起,非常有意思。这些年来,新的名词层出不穷,如世界是平的、世界在变软、软件定义世界等,有些新词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未来是湿的。诸如此类,让人目不暇给。这是真知灼见,还是故弄玄虚?下面就来科普一下。
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最早是来自一本书的名字。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作者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在2005年出版。书中主要的论题是随着互联网、PC的普及、跨国公司的相互合作、以及随着“柏林墙”倒塌带来的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正被抹平”。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
作者简要地叙述全球化的历史:从1492年至1800年是“全球化1.0”,力量来自国家;从1800年至2000年是“全球化2.0”,力量来自跨国企业,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来自“运输成本下降”,后半段来自“通信成本下降”;从2000年起,进入“全球化3.0”,力量来自个人。
《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首先是在美国,继而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这是所有决策者和企业员工的一本必读书。所有的MBA都在读《世界是平的》,全美国的州长、国会议员都在谈《世界是平的》,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建议,进公司前应该先读《世界是平的》。有的商学院甚至要求新生报到前就先读过《世界是平的》。
2006年,这本书在中国翻译出版,随即引起轰动。书中的有些论点,甚至影响了一代人。
这本书告诫人民:全球经济一体化让人才的竞争和流动更加直接和快速,并且产生了赢者更赢、输者愈输的残酷现实,直接冲击了人们对价值观的理解。很多人在这种环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忧虑随时会失去工作,因此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重要的不再是一技之长,而是学习力。今天你问的问题,明天可能就没有意义;重要的不再是财富,而是工作能力。今天你是亿万富翁,明天你可能一无所有。
可以说,这一本书的影响力到今天还在持续。世界是平的,这是平坦的平。因为互联网,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为经济全球化,世界的贸易壁垒没有了。
虽然客观的世界总不会那么顺从地符合一切善良人民的意愿去发展。看看过去一年来发生的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音:中美贸易摩擦、中东的军事冲突、恐怖主义泛滥等,对我们理解世界是平的会有消极的影响。但世界向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未来的世界将越来越趋向于平坦,波折和波浪不可避免,虽然无关大局,但也是要引起重视的。
软件定义 Software Defined
“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计算机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不断地听到带有软件定义的各种词汇: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网络和存储等等。我们物流界也不甘寂寞,提出了软件定义物流,甚至有人还提出了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世界的理念。可是在其愈发火热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疑问:比如说我们为什么需要软件定义?软件定义架构是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软件的出现是在计算机出现之后,属于一个新事物,一开始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即使是现在,软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软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识。正因为如此,“软件定义”一词提出后,尽管在计算机领域很热闹,真正领悟的人却没有多少,更没有多少人付诸实施。这是要看到的事实。
追根溯源的话,在2006年,斯坦福大学的Clean Slate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可通过软件编程的形式定义和控制网络,其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离及开放性可编程的特点,被认为是网络领域的一场革命,为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途径,也极大地推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在2009年,Mckeown教授正式提出了软件定义网络即SDN的概念 。
所谓的软件定义,其中心思想是:硬件资源虚拟化,管理功能可编程。即硬件资源抽象为虚拟资源,然后用系统软件对虚拟资源管理和调度。就是在硬件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用户可编写应用程序,满足访问资源的多样性的需求。大家现在可以看到软件定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延伸: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义的环境、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等等。但所有架构都跳不出操作系统的三层架构,就是说软件平台的三层架构,这些SDX均符合“硬件资源虚拟化”与“管理任务可编程”的技术原理。
图2 SDX三层架构示意图
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非服务器IT基础设施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增益。在流行的SDDC版本中,完整的数据中心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完全托管在虚拟化计算环境中。
软件定义这个词同样适合用于整个服务资源。只要拥有支持SDN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软件定义基础设施的硬件与固件解决方案必然会出现。换句话说,软件定义模块化的物理资源池将被精心配置,用以实现弹性调整、动态分配与可编程配置。
关于软件定义的其它话题,比如说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物流等,已经超出了软件定义的基本范畴。由百度副总王劲先生提出的软件定义汽车,其意义是在传统汽车的硬件(机械设备)之上,以高精度地图和定位、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车辆行动控制等技术为核心,重构汽车的智能操作系统。王继祥先生提出的软件定义物流,也是希望虚拟化物流硬件设施,通过软件定义,以实现智能物流作业。这些概念的提出,无疑大大的扩展了软件定义的范围,为未来的软件世界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有专家认为,软件应用无所不在,正在吞噬整个世界。更有专家说,人类文明运行在软件之上。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硬件的基础性作用。
世界在变软 The World is soft
软件
狭义的软件(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件被划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软件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这里的计算机是指广义的计算机)上运行的电脑程序,与这些计算机程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件的一部分。简单的说软件就是程序加文档的集合体。广义的软件则要宽泛得多,可以说包括了人类知识的总和,如书籍、音像、文学、艺术、科学等,都属于软件的范畴。
计算机软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已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软件不同于过去几千年以来的所有发明创造,它无形无态,却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由人类所创造,凝结了人类的劳动和智慧,却不随时间而产生磨损。它可储存、可携带、并且可以无限复制,它的存在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计算机硬件系统而发挥作用,离开硬件,自己无法生存。
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软件,都已经具有普通商品的所有属性。有用、有价值、可以交换。但它又具有普通商品很多没有的特性。
自古以来,人类的思想、文化、宗教所发挥的作用就远远大于军事和工业,但在计算机和网络被发明以前,人类的统治力还主要依赖于硬件来实现。
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GDP产值、人口、军事力量、科研实力等。而软实力则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制度、教育、国民素质、外交政策等。
约瑟夫·奈曾说,所谓 “软实力”,就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与诉诸武力不同,软实力为谋求影响力而诉诸情与理,以“合情合理”为处事原则。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往往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仅仅依靠战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是在今天,全世界的民族都已经觉醒。在互联网的今天,天下消息,瞬息之间就能共享。道琼斯股票指数的涨跌,在同一时间为全世界所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
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硬实力,但其巨大利益主要是通过软实力获得的。打仗只能烧钱,无法赚钱。美国通过其先进的金融实力、教育实力、文化实力,不仅在全世界横冲直撞,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薅羊毛,而且对他的盟友也不放过。这就是软实力的作用。
水滴石穿
世界在变软,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商业竞争层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一方面是软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相对于硬实力,软实力更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下,很多国家拥有核武器,足可以将地球毁灭很多回。因此,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和严重的局部核战争的可能性在不断降低,代之以货币战、贸易战、金融战,以及形形色色的文化入侵、金融入侵等。这是未来世界的主要纷争方式。
有意思的是,关于“硬和软”的辨证法,我们的古人早有独到的见解。老子在《道德经》里明确说到“柔弱胜刚强”。为了阐述他的观点,用了很多实例来论证。如: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常言道,“水滴石穿”,这是一个最为朴素的道理。
世界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经济生活中,100年前,世界列强主要通过枪炮等硬实力抢夺财富,但后来发现,这样效率既低、风险还高,于是发明了金融掠夺财富的手法。现在的股市也好,银行也好,期货也好,大多是资本家们发明的掠夺财富的工具。通过包装一家上市公司,可以一夜之间获得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收益,为什么还要打仗呢?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只是看到了股市的合理有用的一面,没有看到它吸血杀人的一面。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资本通过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在越来越快吸干世界几乎所有的财富,而且这一现象将愈演愈烈。
未来是湿的 The Future is Wet
我们熟悉“硬件”和“软件”,鲁迪﹒卢克(Rudy Rucker)在他的著作《湿件》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词“湿件”(wetware)。新经济理论将知识分为两类:软件和湿件,软件也称为思想,是编码化的,表现为可储存于人脑之外的知识,如书籍、磁盘、录音带等;湿件则是指那些无法与人分离的知识,有些甚至无法描述,如能力、才干、信念、毅力、灵感等。硬件、软件、湿件,构成了世界的全部,也描述了世界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未来是湿的,来源于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2008年出版的一本书名。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结果被翻译成“未来是湿的”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原书11章,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当前社会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个人的力量变得非常强大,甚至大于组织的力量。从博客、维基百科、linux、天主教牧师儿童性侵丑闻、恐怖袭击等一系列事件中,我们看到这种无组织的个人的力量,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一个只拥有一台笔记本的人可以创造出10亿美元的市场。作者似乎在提醒这个世界,面对互联网世界,面对这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世界,未来该怎么办?
未来社会是湿的。这里并不是指全球变暖、两极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人被水浸湿了。而是指在互联网时代,借由博客、维基百科(在中国还有微信)这样的社会性软件,世界变小了,人与人之间变得松散而紧密。我们可能熟悉,面对面却视而不见,形同陌路;也可能我们是陌生的,我们相隔遥远,但我们会时刻看到彼此,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未来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永远地靠正式组织强制待在一起,而是可以轻易地在网上组建各种群体,发现志同道合的人,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一起从事某个项目。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也许是因为“湿的”是具有活的特征、生命特征的东西吧,就如同水是生命之源。
未来是湿的,大家彼此相连,形式各异,为了爱而联系在一起,为一件共同的事情自愿付出努力。也许我的一条博客,会牵动远在千里的人;也许我拍的一张照片,会被成千上万的人转发;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未来世界会更好吗?
有人说,科技让人类更美好。
也有人说,科技在加速毁灭人类自己。
看起来很矛盾的观点,其实是说明了人类的迷茫。有时,我们感到科技带来的巨大便利,如高铁、飞机、计算机;有时,我们更加感到科学带来的恐惧,如核武器、气候变暖。就如同放射元素的衰减不可避免,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否也是如此,与其看到的是进步,其实是在一步步迈向灭亡。
从沟通上讲,随着互联网的诞生,随着交通的便利,世界好像是平坦了许多,但这种平坦是否真的需要?不可否认的是,世界财富变得越来越多的同时,其分配却变得越来越不公平。软件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至于人类逐步在失去控制。的确如此,以前需要用战争才能得到的东西,现在会轻而易举的通过网络交易、贸易战、金融战完成。未来的战争可能不再需要人参与,只是计算机和机器人的战争,是软件之间的战争。而剥夺更多的人的生命,也逐步变得简单。种种迹象表明,世界不是更加和平稳定,而是变得更加不稳定。人类需要交流,世界越来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别忘记了,恐怖分子、极端的民族分子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公开,越来越可怕。互联网好像会给人类带来更多透明,从技术上看,黑暗和不公平将会越来越难以掩盖,越来越少,而民意,也会越来越简单的得到表达。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另一面,人的隐私会暴露无疑,未来的你我,将无可遁形。
无需争论,科技会越来越进步。未来,太空旅游不会遥远,但这是我们人类必需的吗?对于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而言,更轻松的生活,更自由的身心,更可靠的保障机制可能才是他们的内心所求。美好世界的梦想,对每个人都会不一样,但都可能实现吗?
也许,人类只不过是宇宙进化中的一段小插曲。
人类的快乐在于相信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