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10-3808

收藏我们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尹军琪: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项目启动时间:2019-06-18
分享至:

        1 引言

        前一段,有机会参加马钢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并担任裁判,除了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因自己也曾多次担任全国高职院校物流大赛的裁判,两相对比,也有一些体会。趁着有时间,把这些体会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共鸣,或许会对关心者有一些帮助。

        马钢杯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已经成功举办过五届,这是第六届。参与的学校有300多所,580支代表队参与初赛(每个学校可以派2支队参赛),有312支队进入复赛,最终进入决赛的共有90支代表队。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本科教育的总体水平。

        客观的讲,很多设计成果具有比较高的水准。大赛评委是来自全国各地的27名专家学者,大家私下感慨:本届大赛的水平的确非常高,超过了以往各届。比赛过程也是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同学们表现可圈可点,其理论水平和临场应变能力,完全不像是一个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

        然而,有些同学们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显得稚嫩,理论应用往往流于形式或千篇一律;有些同学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缺乏关联度,显得勉强,由此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实际要求相去甚远。

        大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基本情况。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教学条件差异较大,老师们对于物流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有些同学解题清晰,有些却牵强附会。究其原因,我以为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有些地区经济发达,师资力量雄厚,有些地区却缺乏实践资源和条件,对理论的应用结果就相去甚远。

        本文就从一个裁判的角度来谈谈对于比赛的观感。

        2 关于选题和审题

        本次大赛的题目是根据马钢集团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有14道题目,从宏观战略到运营和具体的园区设计,涉及多个层面的多个问题。其中属于战略层面的题目有4个,分别涉及到绿色钢铁物流建设、马钢物流战略转型、个性化的绩效考核,以及专业化的对标管理等;属于运营管理的题目有6个,分别从多式联运探索、物流企业上市分析、汽车后市场、专业化管理、智能物流,以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等层面展开;属于操作层面的有4个,包括物流园区优化设计、如何提升铁路运输比例、长江江海运价指数探索,以及外贸FIT和FOB的选择策略等。这些问题,有的有关联,有的没有关联,有的专业跨度很大,难易程度也相差很大。如何选题,成为参赛的第一道难题。如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可能会陷入雷同,而难出新意,比如很多学校选择物流园区设计就是如此;如选择综合性的题目,有可能陷入专业性不强、论述不充分的境地;如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题目,更可能会陷入危险境地,如专业性、数据的来源的权威性,以及决策的合理性等。有些同学选择了毫无关联的几个题目硬凑在一起,结果就连自己也糊涂了,显得牵强附会。也有的同学题目与内容明显不符,题目虽大,却显得空洞,受到了评委的质询。

        其实,无论选择什么题目,首先是内容要与题目要一致。基础能力强的,可以选择综合性一点的题目,显示出自己对问题的驾驭能力;专业能力强的,可以选择范围窄一点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从深度方向挖掘,体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选择太简单和太普通的题目,竞争会比较激烈,除非自己有绝对实力,否则会流于平庸。这是选题要注意的地方。

        审题就如同我们做作业,要切实理解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本次大赛以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题目,并欢迎同学们与用户单位积极互动。如何切中要害,考验参赛选手的基本功。有的同学抓不住要点,看起来长篇大论,却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流于拼凑字数。比赛并不看重论文的长短,相反,还限制论文的长度。这是要引起注意的。

        3 调研的重要性

        一项科研活动或设计,其基本过程应该是“首先提出问题,继而研究问题和理解问题的本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问题”。作为竞赛,现在问题已经提出来了。那么,如何解决呢?纵观同学们的答案,其实是五花八门的。应该说,有的同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国内的、国外的,对问题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理解,这是非常可贵的。但更多的同学对于用户的需求是不甚了解的,对问题的理解是缺乏深究的,仅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望文生义,其效果就比较差。物流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学科,因为大家还是学生,谈不上什么经验,即使指导老师也是如此,因此也难免会有这样的问题。虽然在提供的资料中提到了一些问题和现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进一步的调研和实地考察。

        很多同学们的设计成果,看起来都是有板有眼的。从方法论,到理论指导,然后得出结论和解决方案,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这其实就是大学里做论文的基本套路。但用于物流规划设计就显得非常不够。物流设计强调对具体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其重点当然是成本的控制和效率的提升,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索。但要如何才有针对性,就要进行实地调研,然后对比分析。以园区设计为例,目前的现状是什么?痛点是什么?业务特点是什么?哪些前提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所有理论,均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结果看,真正能了解具体痛点和需求的同学太少了,泛泛而谈,如同隔靴搔痒,又如何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呢?

        举一个例子,许多同学在运用统计学原理对物料发货订单进行分析时,发现发货具有典型的ABC分布特征,进而提出采用分类聚合存储的基本原理解决存储问题。这一结论并没有错误,但同学们在依据这一原理解决问题时,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没有从本案例SKU很少,存储空间较大的实际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分组存放等,而是止步于理论分析,没有将分析结果恰当的应用与实际;又比如有些同学虽然知道如何以最短路径作为拣选的优化目标,却没有考虑到在本案例中,并非是通常的人行走拣选,而是车行走拣选,路径长短并非主要目标,而停靠次数才是影响装车效率的关键。这都是因为缺乏认真调研,想当然的思想占了上风,从而导致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例子。

        4 论文的专业性

        一项研究成果,最终往往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大学生和老师们最擅长的事情。有些同学就做的很好。从摘要开始,由问题的提出、现状分析、方法论、解决方案、实例验证,以及结论和改进建议,最后还有图、表,以及参考文献。但也有一些同学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呈现的文件比较随意,有些用词看起来华丽,却往往词不达意,反而弄巧成拙。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是:科技论文要求语言平实无华,形式与内容一致,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如何判断专业性,对问题理解的全面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一个问题的影响因素,不能仅仅将精力放在问题的一个或几个点上。比如园区的优化设计这个问题,需要涉及的问题会非常多,如车辆排队入场问题以及车辆达到问题、进出大门问题、车辆等待装车和卸车问题、仓储策略问题、拣选策略和拣选工具问题、路径优化问题、路径指引问题、任务调度问题、缺货问题、人员问题、订单安排问题、车辆调度问题、装车高峰问题、道路通过能力问题、甚至天气问题等。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储存策略问题这么简单。但遗憾的是,很多的同学都将问题仅仅集中在很少的几个,自然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专业的,有的甚至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有些同学往往被题目所迷惑,而丧失了全局观。这是专业性所面临的常见问题。我们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只看到局部,而是要看整体,要从供应链的高度去看问题。如在考虑苏锡常杭地区适当提升铁路运输比例的问题时就是如此,同学们花费了很大精力去研究解决方案、优化路线、甚至考虑物流中心的选址等,但却忽视了问题的前提是:本地区仅占公司销售业务的10%而已。本应从政策、成本、运作、安全性等方面去考虑这一问题,结果却跑偏了方向。

        有的同学因为专业的缘故,热衷于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软件设计上,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可能也是目前大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普遍现象。提出需求是比赛的要求,但提供一项软件的开发却是非常耗时的工作,关键是大量的软件是没有价值的。当然,用于展示性质的软件框架也许是必要的,但要求选手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一套非常适用的软件开发,本身就没有可能。

        5 如何对待争议问题

        作为一项比赛也好,还是作为一项具体的设计也好,要尽量避免闯入到是非之中,这是区别于平时讨论问题的。因为一项充满争议的技术或方案,往往不可能让评委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取得一致意见。而学生对于争议问题的驾驭能力往往又不够,因此,常常会出现比较尴尬的结果。

        作为竞赛,创新点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创新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成熟的使用案例,并且显得非常必要。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深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更加离不开发散性思维。要严格区分创新和引用具有争议的技术或方案两者的不同。创新的东西,会让人眼前一亮,而不是令人充满怀疑。

        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如组装式集装箱、管道输送等,这些技术看起来就不那么可行,充满争议。而创新就不是这样,如有的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除影响长江航运价格的种种因素之外,还有季节因素,这一发现对于支持其完善运价模型,就起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作用。有的同学看到了题目以外的东西,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创新。

        有争议问题有时会导致非常被动的局面发生。如有的同学对货物联运问题的解答,不去从经济、环境、政策、技术、路线等方面去考虑问题,却提出管道运输、集装箱设计等充满争议的解决方案,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6 结束语

        本届大赛沿用了以往的经验,以实际问题出发,试图希望同学们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大赛最有价值的地方。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做的很好,尤其是对部分问题的解答,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髓。

        理论上,采用SWOT、PEST、波特五力等分析法用于战略分析;采用EIQ分析、聚类分析等各种数据分析法对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规律,进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采用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众多算法对路线进行优化计算;采用Flexsim等软件和系统对设计模型进行仿真。所有这些工具的应用,都在说明一件事情:即我们下一代的物流人才,已经进入到理性分析阶段,与上一代摸着石头过河已不可同日而语,这正是物流的希望所在。虽然学生们显得有些稚嫩,但假以时日,必将大有作为。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完成。而是必须去实际体验,去仔细揣摩,去反复试验,有些甚至要反复试错,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既然是实践,就要亲身体会,饭菜要自己品尝才知道真正的滋味,游泳要自己下水才能学会。老师的教导,同行的经验,虽然非常重要,但那都是别人的体会,甚至只能归入到理论层面,完全不能替代自身的实践。这个道理应该是非常简单的。

        学会如何查找资料和分析问题、学会如何全面的看问题、学会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是大学期间要学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这些基本知识,未来有些实际问题即使是第一次遇到,也就不会慌张畏难。如果理论不能与实际紧密相结合,虽然可以夸夸其谈,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即使书读的再多,其用途也是有限的。

        # 附录 #

        所谓SWOT,是指(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4个单词的缩写。

        所谓PEST,是指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4个单词的缩写。

        所谓波特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蜂鸟中台

立即前往 >

无忧服务

立即前往 >

行业方案

立即前往 >

联系我们

sales@vstrong.com

在线服务

服务热线

400-010-3808

TOP